快捷搜索:

机器人教育-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的方式都有哪些?

  机器人教育,已经走进大学课堂了,特别是今年,不少高校都增添了机器人工程专业,再加之愈演愈烈的人工智能,产学研深度结合,机器人教育,可以说是越来越火了!

  不仅是大学,机器人教育已经进入了各中小学,课程引入学校,通过社团、创客课程、“四点半课程”等方式,开展机器人、创客教育。

  总体而言,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小学的主要表现在于竞赛,通过竞赛体现机器人对学生的设计能力、创新能力进行拉动,以模范的力量推动它全面地进入课程设置。

 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方式,大体区分以为下四种:

  第一,通过学校、少年宫、少科站等单位,吸纳一些爱好机器人的学生,组成智能机器人学习小组,以学员制进行活动,并可代表地区参加各类竞赛活动。这种形式,有助于快速让机器人,进入中小学生的视野。

  第二,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,普及智能机器人技术学习,这种做法在大中型城市中非常普遍,开设情况相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较成熟。

  第三,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之一,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,这种形式已经被不少学校试用,如今正处于探索期,教材的编写、课程的常规性开设正在起步。虽然尚处于发展初期,但是这无疑会为信息技术学科带来新的活力。

  第四,将智能机器人教育以研究性课程的形式,引进中学,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,加之机器人教育的长期性、个性化,决定了研究性学习形式,会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。但是研究性课程在校内开展存在一些缺陷,比如课时不足、班额过大,导致排课难,知识、技能教授难以面面俱到,组织难度加大,难以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,这些都会影响机器人教育的整体推进。

  相较于校内,机器人教育在课外培训机构发展的较好,师资力量更强,教材方面更为完善,因此校企合作,是目前在校园内开展机器人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之一。